

▎人民酱说:大通证券
把劲儿用在“专注力”和“内驱力”这两块基石上,才是普通孩子逆袭的真正密码。
全文3023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
编辑丨人民酱
作 者 | C妈 来 源 : CC爸妈(公众号ID:cc-bama)
前两天碰到了一位朋友,他家孩子跟CC一样大,开学就上6年级了。
我俩寒暄没几句,她就开始跟我吐槽:
孩子成绩一直倒数,3门课加一块都不超100分。
英语、数学咱就不说了,语文他才考三四十分,那不是认字就能写吗?
所以,这个暑假哪都没去,就给孩子在家补课,每天英语、数学、阅读理解……
朋友定时定点、车接车送,一个月了,不能说孩子一点没进步,但几乎微乎其微。
因为补课学习这点事,母子俩基本每天都要干一仗。
别说孩子了,每天一睁眼想到要送孩子去补习班,朋友说她就开始胸口发紧,喘不过气来。
我好歹985本科,他爸研究生,从没觉得学习是一件难事,但孩子怎么就学起来就这么费劲?
后来,朋友又像是自暴自弃一般说道:娃难道真不是学习的料?我是不是应该尽早把补课的钱省下来,将来还能给他留着谋个别的出路?
其实,很多朋友都会有这个疑问?
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学习的料???
有的孩子,学习就像呼吸一样简单。
有的孩子,学习就跟要他的命一样。
还有的,大脑如黑洞,知识学进去就休想再找到痕迹。
之前咱们也提到过,
▼智商跟身高一样,都属于是正态分布。

有2.5%天选之子:没咋费力,也能躺赢。
有2.5%天选冤种:怎么努力,都不大行。
而大部分孩子,则处在中间这个部分。
绝大多数普通孩子成绩好坏,主要取决于两大核心能力——专注力与内驱力。
一、专注力
哈佛大学曾用40年追踪记录了10000名孩子,发现学霸们都拥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——专注力。
专注力好的孩子,大脑会更好地集中精力,同时屏蔽干扰。
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学霸娃,暑假偶尔跟着妈妈来办公室。
说实话,她在办公室的存在感极低,基本上都是大家干着干着,就忘了她的程度。
不是孩子不被人重视,而是人家从坐下后就一言不发地做卷子,做完英语做物理,写完数学写地理。
不需要催不需要安排,一上午人家除了喝水基本不抬头。
有这种专注力,她干什么都会成功的。
再反观其他娃,一张卷子一共15道题,恨不得分散到一天才能写完。
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都会抬起头看看怎么回事,谁说个话,都要接上几句。
专注力不能说没有大通证券,但基本不多。
那怎么提高娃的专注力?
1、不打扰
提高娃的专注力,从不打扰开始。
娃正搭积木,眼看要倒了,你忍不住:“哎小心那边!放这边!”
娃写作业,你一会问渴不渴,饿不饿,要不要吃个水果,人家稍微多算一会,你就问了“这题会做吗?”
正确做法:除非娃主动求助,或者有紧急事,否则不要打扰。
因为每一次打扰,都是在打断他的专注。
只要是孩子在安静、专注地做某件事,甭管是在玩、在看书,还是写作业,都尽量当他是“隐形人”! 让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
研究早就证明:频繁打断是破坏专注力的头号杀手!
孩子需要完整的时间段去“沉浸”。
2、从感兴趣的事情入手
兴趣是最好的“发动机”, 只有先玩high了,才能学进去!
娃爱拼乐高?就鼓励他挑战更复杂的图纸,一次拼久一点。
喜欢画画?准备大画纸,让他一口气画个过瘾。
迷恐龙?找本厚厚的恐龙百科,看他能专注地看多久。
孩子在热爱的事情上,更容易体验到“沉浸其中”的快乐和成就感。
而这种“心流体验”的感觉,也会慢慢迁移其他事情,比如学习上。
3、玩中学:用游戏练出专注力!
借助一些专注力训练工具:舒尔特方格训练机&舒尔特专注力训练。

玩一些专注力训练项目:拼图、搭积木。

玩桌游:孩子需要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。

潜移默化中,培养孩子长时间专注的能力。
二、内驱力
很多人都觉得,“成绩不好需要靠补课提高”、“不补课孩子就会落后于人”。
哪怕是双减了这么多年,教培行业依然很火。
钱没少花,但娃的成绩却纹丝不动。
办公室有2位做过老师的师范生小伙伴,再加上CC姥姥本身就是20多年的老教师,跟这么多人聊过,大家都觉得,补课真的不等于提分。
一个孩子能不能靠补课补上来,只看一点:他主动性强不强。
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,那他根本不会开放自己的大脑,去迎接知识。
花再多钱、再多时间,也不会有很大用处。
这样的孩子去补课大通证券,更像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、消除你的焦虑。
甚至还给自己找到了借口——
我听父母话去补课了哦,我也花时间了没有玩哦,成绩不好就不能再怪我了哦。
这绝对一种自我安慰的假努力。
只有一个孩子自己想学了,意识到自己哪里薄弱、自己想要补,这时候他的学习欲才是最强烈的,补课也才是真的有效的。
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?
内驱力强的娃,其实都是一样的心理模式:
我有一个想要尝试的心→我去尝试了→我在这种体验中得到正向反馈。
想要让娃获得内驱力,就要从这3方面下手。
一个前提:让这件事有安全感。
学坏了、考砸了,父母也都能接得住,可以包容,不用时刻担心“万一做不好,我就会被父母XXX”。
有了充足的安全感,他就不用动用太多的能量去对抗不安、恐惧…
剩下的能量才能用在主动向外学习和探索上。
2个关键:
一个是[我想做]:
万事开头难。
让孩子获得[我想做]的动力,首先就需要把开始变得简单。
从0到1,才是最难的。
像是CC写暑假作业也经常墨迹着不开始。
说实话,玩的正带劲,谁也不想放下眼前的快乐,去做一件不那么喜欢的事。
这也是大家都不喜欢周一的原因。
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让0-1变简单的技巧。
比如,我会在周日晚上准备份第二天的合胃口午饭,这样从坐上工位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期待自己的午饭了。
上班路上都能哼着小曲来。
孩子写作业、学技能或者任何一件事也是如此,
不要上来就催,一直被催的孩子,永远学不会主动,只会越来越抵触和反抗。
1、可以给孩子一点小期待:
上完英语课,去楼下买点好吃吧;
提前准备点小零食,写作业间歇吃……
2、先从自己擅长、喜欢的地方开始。
像CC写作业都是从英语开始,然后数学,最后是语文。
3、 学会欺骗自己的大脑。
我就先写3道题、我就背一个单词。
只要从0做到了1,那接下来的2、3…10就会变得顺理成章、更加容易。
一个是[我能行]:
开启一件不那么喜欢的事,最需要的就是信心!
信心来源于哪里呢?——正向反馈。
一件小事又一件小事的成就感,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会累积成胜任感。
如果父母能及时的认可、恰当的反馈,更是锦上添花!
C爸:“嘿,今天的口算就错了一道啊,看来今儿认真了”。
“这次听写,就错了两个单词,再接再厉!”
所以啊,别再用“补课”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了。
把劲儿用在“专注力”和“内驱力”这两块基石上,才是普通孩子逆袭的真正密码!
方向对了,你和孩子的努力,才能真正开花结果。
这个结果或许不能体现在成绩上,但一定可以让孩子走得更远。
*来源:CC爸妈:“中国父母学习计划”推行者,C爸-中国医科大学硕士,三甲医院医生;C妈-报社育儿主编,《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》作者。养育CC&DD两姐弟,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,一起少走弯路,做“中国好父母”!原创公众号“CC爸妈”(ID:cc-bama)
*注: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也许你会喜欢
【社交】
【方法】
【真实】
【羡慕】
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( yanzhijiasuo )为好友,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,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。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。
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

科元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