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9日深夜,柬埔寨军队再次向泰国边境发动袭击,打破了刚刚生效的停火协议。泰方迅速反击,边境局势骤然紧张。然而,仅仅数小时后,泰柬两国代表便匆匆飞往上海,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的见证下,重申停火承诺。这场戏剧性的转折,不仅让国际社会措手不及鑫策略,也让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“傻眼”——他的“网络调停”似乎又一次成了笑话。
1.停火协议刚签,柬埔寨又动手了?
7月28日,泰柬两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达成“无条件停火协议”,约定自7月28日24时起停止一切敌对行动。然而,协议墨迹未干,柬埔寨军队便在7月29日深夜至次日凌晨再次袭击泰国边境。泰国陆军发言人素瓦里明确表示,柬方“蓄意违背停火协议”,泰方已采取必要反击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此前曾宣称“前线局势缓和”,但军方却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自己遵守了协议。泰国方面则披露,柬军在多个区域发动袭击,甚至推迟了原定的两军会谈。种种迹象表明,柬埔寨的“停火”可能只是缓兵之计。
展开剩余73%柬埔寨士兵(资料图)
2.上海会晤:泰柬急赴中国“灭火”
就在冲突再度升级之际,中国迅速行动。7月30日,中国—柬埔寨—泰国三方非正式会晤在上海举行。柬、泰代表在会上重申“遵守停火共识”,并赞赏中国在平息事态中的“积极作用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会晤是“非正式”的。中方刻意避免将其包装成“国际调停”,而是以“三边会议”的形式低调推进。这一策略既给了柬泰双方台阶下,又避免刺激东盟其他国家——尤其是此前主导谈判的马来西亚。
3.冲突背后:国内政治的“算盘”
泰柬冲突看似是边境争端,实则是两国国内政治的延伸。
•柬埔寨:洪森家族的“统治工具”鑫策略
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长期执政,国内反对派势力强大。通过炒作民族情绪、制造外部冲突,洪森政府可以转移国内矛盾,巩固自身权威。此次冲突中,柬方曾利用“泰国总理通话录音”激化对立,试图塑造“强硬形象”。
洪森(资料图)
•泰国军方:借冲突打压政敌
泰国军方与他信家族(现任总理佩通坦所属派系)长期对立。持续的边境冲突可以削弱他信派系的政治影响力,确保军方继续掌控政权。因此,泰国军方对“冲突长期化”存在潜在需求。
4.中国的角色:为什么是上海?
中国的调解行动并非偶然。从吉隆坡到上海,中方一步步升级外交努力,最终促成泰柬上海会晤。
•“非正式”会晤的深意
中方刻意避免“国际调停”的标签,而是以“三边会议”的形式推进对话。这一策略既尊重了马来西亚此前调解的努力,又避免了西方媒体炒作“中国干涉东盟事务”。
•特朗普的“网络调停”为何失败?
相比之下,美国总统特朗普的“调停”显得苍白无力。他仅在社交媒体上喊话施压,甚至威胁“征收关税”,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方案。这种“表演式干预”注定无法真正解决问题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5.未来:和平能否持久?
尽管上海会晤释放了积极信号,但泰柬冲突的根源并未消除。
•经济合作或是出路
中方下一步可能推动柬泰加强经济合作,如跨境基建、贸易协定等,用“共同利益”淡化矛盾。
•东盟的角色至关重要
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需继续劝和促谈,避免冲突被外部势力利用。
结语:小国的博弈,大国的智慧
从深夜炮火到上海谈判桌鑫策略,泰柬冲突的反复与转机,折射出小国政治的脆弱性与大国外交的智慧。美国的“傻眼”并非偶然——在东亚,真正能推动和平的,从来不是口号式的干预,而是扎实的外交努力。
发布于:江苏省科元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